据央视网快看 10月15日报道,近年来,在英国,电信诈骗案件频发,大量在英国的中国留学生成为骗子的目标。中国驻曼彻斯特总领馆告诉总台记者,
今年1月至9月,
领馆收到不少中国留学生遭遇电信网络诈骗的报告,涉案金额近一亿元人民币。使领馆提醒留学生,注意防骗。
假如你独自留学在国(境)外
接到自称是国内公检法的电话
你会恐慌吗?
最近,冒充公检法的骗子
利用留学生离家远、有时差
沟通不及时等现实因素
通过冒充国内“公检法”
发送逮捕令、协查令等伪造证明
甚至使用改号软件
冒充“96110”
威胁、欺骗海外留学生
诱导向“安全账户”转账
10月2日,中国驻英国大使馆网站发布消息称,近期,中国驻英国使领馆接到多起求助,诈骗类案件显著增多,其中“虚拟绑架”
和冒充国内公安部门反诈专线类型电信网络诈骗尤为多发。在此中国驻英国使领馆郑重提醒在英中国公民,特别是留学新生,
提高对各类诈骗行为的防范意识。
使领馆已针对“虚拟绑架”诈骗发布提醒。国内公安部门的反电信网络诈骗专用号码96110专门用于对群众的预警劝阻和防范宣传等工作,
不会给境外号码拨打电话,
仅会在当事人遭遇电信网络诈骗时致电劝阻,绝不会告知当事人因涉嫌诈骗犯罪需接受调查,更不会要求当事人在线录口供或转账汇款。
三种常见的
针对出国留学生电信诈骗
假冒驻外使领馆工作人员
假冒国内公检法部门人员
假冒国际快递公司人员
假冒驻外使领馆工作人员
诈骗案例:
近期在多个国家发生了多起中国公民遭电信网络诈骗案,个别同胞遭受重大经济损失,据不完全统计,累计受骗金额折合人民币超过数千万元。
不法分子自称中国驻外使领馆工作人员,谎称受害人护照等证件到期需延期补办、身份证件或信用卡被冒用、因涉嫌各类案件需冻结银行账户或配合调查,
要求受害人提供账户信息或缴纳有关费用。还有不法分子以涉及重大刑事案件为由,操控受害人外出躲避并切断与家人朋友一切联系后,
致电其家属谎称受害人被绑架,索要巨额赎金。
诈骗手段:
骗子通过非法渠道获取受害人基本信息,如身份证号、住址等来取得受害人初步信任,同时会通过技术手段将来电号码仿冒为驻外使领馆电话号码。
骗子利用海外留学生社会经验不足,不熟悉两国法律的弱点,以留学生涉嫌“身份证被冒用”、“卷入贩毒案件”、“涉嫌洗钱”等为由,要求其配合调查,
并要求其在“案件审理”期间进行保密,不告知家长。为了使骗局更加逼真,骗子还会给受害人发送“通缉令”、“逮捕令”等。
骗子以受害人自证清白需提供本人银行卡号、密码或将资金转入所谓“安全账户”。部分案件中,会要求受害人下载云会议软件,开启屏幕共享功能,
伺机窃取验证码。
警方提醒:
一、假冒中国驻外使领馆名义进行电信网络诈骗是不法分子常见作案手法之一,很多骗子就喜欢瞄准留学生及其家长作为诈骗的对象。
驻外使领馆绝对不会通过电话办案
,也从未设立过任何所谓的安全账户,如接类似陌生来电,无论对方编造何种理由都勿惊慌轻信,应立即挂断电话并报警。
二、中国驻各使领馆不会以电话方式通知当事人领取包裹、信函、或有涉及国内的案件需要处理,不会为当事人转接国内公检法机关电话进一步联系,
更不会索要账户信息及密码、要求转账或汇款等。
三、作为中国公民的留学生,无论身处世界哪个角落,遭遇紧急情况时均可第一时间联系使领馆或拨打外交部呼叫中心热线12308,寻求使领馆的保护和协助;
国内家长若收到此类电话、短信,一定要冷静应对,及时拨打96110向国内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请求帮助。
假冒国内公检法部门人员
诈骗案例:
近期有多位留学生联系家中,要求汇款大量金额,经过追问后得知,有自称是公检法部门工作人员打电话给留学生,
谎称受害人身份证被冒用涉嫌洗黑钱、名下的手机卡发送大量骚扰信息、名下护照在某地出现非法入境记录等,
要求其缴纳保证金并向其展示逮捕决定书,要求受害人每天汇报行踪且不得与外界联系,再以资金审查接受监督等要求受害人将资金转入“安全账户”。
诈骗手段:
冒充公检法诈骗开场。自称公安局民警,告知受害人由于其身份信息泄露,涉嫌非法洗钱诈骗刑事案件,需要配合警方办案。
电话转接至“警方”。电话转接到“某地公安局”,在交谈过程中“警察”不断强调,案件涉及国家机密,不得向任何人透露信息,且要求受害人保持联络,
否则就会对受害人进行拘留,并冻结其资产。
“通缉令”“警官证”齐上阵。添加QQ或微信,向受害人发送虚假警官证、逮捕令;或者让受害人点开“假网站”,查看“通缉令”,使受害人陷入恐慌,
并对骗子的话深信不疑。
诱骗受害人进行“资金清查”。要求受害人下载指定软件进行“资金清查”或指示受害人转账至所谓的“安全账户”,一旦受害人按指示操作或转账,
银行卡上的资金就会被全数转走。
警方提醒:
一、凡是电话中自称“通信管理局、电信运营商、银行、保险、邮政”等客服人员,以您“个人信息泄露、涉嫌洗钱、涉案”等理由,主动帮您转接
“公安机关”的,都是诈骗!
二、凡是通过电话、QQ、微信或者其他通讯交友软件办案做笔录、视频讯问的“公检法机关”,都是诈骗!
三、凡是通过网站或者APP出示带有“公检法”名称标记的种种“通缉令、拘捕令、警官证”,都是诈骗!
四、国家司法机关在对犯罪嫌疑人采取强制措施时,会现场当面出示《拘留证》《逮捕证》等法律文书,通过传真、网络发送任何“法律文书”的,都是诈骗!
五、公检法等国家司法机关不设立“安全账户”、“验资账户”,非特殊情况也不会采用“视频取证”方式。但凡要求使用“QQ或微信语音、视频”做笔录的,
都是诈骗!
六、如果您在拨打亲友电话时,发现有“停机、空号”等异常情况,需提高警惕,请设法通过其它途径联系该亲友并立即报警,
核实情况并提醒对方谨防上当受骗。
假冒国际快递公司人员
诈骗案例:
近期有骗子假冒是国际快递公司,声称受害人的邮包被中国当局截获,而该邮包含有个人文件,诸如护照或信用卡,其个人资料已被不法份子所盗取,
要求受害人提供进一步的个人资料。
诈骗手段:
通过拨打电话和加微信好友,声称“您的快递丢了或里面有违禁物品被海关扣留或您的包裹全部破损等等可获得全额理赔或双倍赔偿。”骗子经过交谈摸底后,
骗子会发送一个二维码给被骗者,并让其按照自己说的方法进行一连串操作。受害人扫码后,手机页面会跳转到一个与支付宝十分相似的登录页面(钓鱼网站),
上面需要填写支付宝账号、银行卡号和密码,等这些步骤完成后,被骗者卡上的钱立刻被转走。
警方提醒:
一、要到官方网站核准物流信息。如果接到自称是快递公司,声称需要赔款等异常情况的电话,一定要通过官方渠道查询核实快递信息。
二、谨慎添加陌生好友。对陌生人要提高警惕,不要在未核实其身份的情况下,轻易添加好友。
三、谨慎点击不明链接和二维码。不轻易点击不明链接或扫不明二维码,防止进入钓鱼网站或手机中毒,造成个人信息泄露。
四、谨慎进行钱款操作。切记不要按陌生人的提示在网上进行有关钱财的操作,避免造成财产损失。
五、多关注官方信息。做到消息灵通不让骗子有可乘之机。
留学在外
希望同学们多注意
自身安全和钱包安全
不点击不明链接
不轻信陌生来电
不轻易转账汇款
多和家人保持联系
除了留学生,网上有种说法“现在的年轻人真好骗,特别是大学生“,这背后的道理是什么呢?
为啥年轻人反而更“好骗”?
调查数据显示,今年1至7月,某省各级公安机关受理的电信诈骗案件中,“90后”受骗者占比29.5%、“80后”占比32.3%,两者相加占比高达61.8%,
成为诈骗最大受害群体。
主要有三个原因:
受访民警告诉记者,“80后”“90后”群体大部分受过良好教育,接触网络时间较早,信息获取渠道丰富,对诈骗手法有一定了解。但在面对精心设计、
不断迭代升级的网络骗局时,仍缺乏足够的警惕和辨识能力。
——部分年轻人希望快速赚钱导致受骗。近年来,刷单返利、虚假理财类诈骗占比明显上升,许多受害者都是年轻人。发现受骗后,
部分年轻受害者低估犯罪分子并抱有侥幸心理,认为自己能够返本抽身,结果大概率越陷越深。
——个人信息泄露被不法分子针对性利用。民警告诉记者,年轻人上网频繁,在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上留下了大量上网浏览记录、通话记录等使用痕迹,
一旦感染木马病毒,不法分子就能窃取使用者手机内的个人信息。电诈分子根据个人信息设计有针对性的话术剧本,更容易击破受害者的心理防线。
——频繁更新换代的诈骗手法更具迷惑性。反诈民警分析发现,随着全民反诈意识增强,骗子编写诈骗话术的能力也在升级,仅“裸聊诈骗”,
警方就发现了至少7种诈骗技法。近年来,电诈犯罪呈现标准化、系统化、流程化的新趋势,对年轻群体的诱惑性、迷惑性更强。
联系邮箱:admin@cscsec.com
知识产权:软著登字第8446911号
国家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 XK10522310